河北固安:让好项目在这里扎下根结出果
——固安县实施精准招商促“量质齐升”探访
今年1月份,固安县完成财政收入7.54亿元,同比增长7%。全县签约项目8个,总投资26.6亿元;储备项目275个,计划总投资2055.4亿元

以维信诺和京东方为龙头,固安县已经聚集起了30余家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,在县域经济中挑起了大梁。这是维信诺(固安)科技有限公司外景。(河北日报资料片)通讯员门丛硕摄
去年,固安县精准招商结出硕果:全县累计签约产业类项目155个,签约总投资额315.25亿元,单体项目平均投资额2.03亿元,与上年相比同比分别增长了384.3%、527.5%和19.41%;其中,高科技类项目占比达63.2%,新兴产业类项目占比达85%,分别是上年的3.2倍和3.8倍。
更为可喜的是,今年固安县在谈项目库储备项目数量达232个,计划投资1900亿元,比上年增长268.6%和207.8%,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后劲十足。固安县委书记孙丽娜介绍,他们以“归零”的心态全面开启“二次创业”,聚焦“313”县域产业体系实施“招商引资三年行动”,积蓄发展后劲,拓宽发展空间,破解瓶颈制约。
早春时节,笔者深入固安园区、企业、项目建设工地,探寻这里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“量质齐升”背后的故事。
“一赛一榜”全员招商
——凝聚“固安发展、人人有责”强大合力
2月1日上午,以“牵手云端 共赢未来”为主题的固安2021云招商系列活动首批项目线上签约仪式在固安科创中心举行。赛赋医药CRO服务平台等8个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户,项目总投资26.6亿元,迎来全县招商引资“开门红”。
就在当日零时,固安刚刚解除全域封闭管理,稳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“屏对屏”“键对键”“线连线”……在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同时,固安的云招商系列活动安排紧锣密鼓。
这几年固安经济社会发展势头不错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入全省县(市)前三名,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也名列前茅。而固安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讲得更多的,却是差距和不足:产业结构不够优化,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,项目质量效益不够高……
绝不躺在历史的“功劳簿”上。去年下半年,固安出台《关于开展招商引资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》,全面打响全员参与、全域招商攻坚战。县级领导干部牵头招引项目,把全县61个单位分成乡镇、园区、政府部门、党群系统4组,明确招商引资任务。同时,开展“一赛一榜”招商引资擂台赛,通过阶段性考核表彰先进、激励后进。
京南·固安高新区科技大道路南,一幢蓝白相间的三层楼房内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内部装修。这个投资7000万元的项目去年10月份落户,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入驻。
这个“国”字号项目能落户固安,并非园区或招商部门主导,而是由县市场监管局引进的。偶然得知该项目要外迁后,时任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的王超多次进京,谈合作、找场地、跑手续,促成了项目落地。2020年,固安县市场监管局共洽谈项目8个,两个项目签约落户,在“一赛一榜”招商引资擂台政府部门组中拔得头筹。
虽已走上京南·固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的新岗位,王超还时常挂念着检测中心项目的进展。“过去为企业办业务,从部门职能角度考虑得多。这次亲身参与招商引资,对企业发展的‘痛点’了解更深,更清楚了如何才能更好改进职能服务企业、服务发展。”王超说。
“固安的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!”固安县委副书记、代县长付顺义说,“固安发展、人人有责”的口号化为每个固安人实实在在的行动。大家争先恐后找信息、谈项目、引投资,为企业“量身定制”服务新举措、好办法。
2020年,京南·固安高新区新兴园签约新项目44个,项目总投资120.4亿元;实现财政收入36.13亿元,工业总产值45.12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.84亿元。今年2月1日,同诚电子科技等3个产业项目在云招商活动中签约,总投资5.6亿元。
“各部门都这么积极踊跃,作为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主阵地的园区更要加倍努力。”京南·固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毕磊说,虽说园区组内5个园区产业定位不同、招商目标有差异,但大家都憋着劲儿争第一。今年,他们将努力在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、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方面精准发力,坚决当好全县招商引资的排头兵。
“筑巢引凤、腾笼换鸟”
——让县域主导产业长成“参天大树”
2020年12月24日,一场特殊的项目评审会在新成立的固安县招商局举行。会上,银石智慧交通、方圆集团、坤维等6个项目接受了来自规划、环保等部门的专家质询。通过无记名投票,4个项目通过,2个项目被暂缓。
全员参与、全域招商,绝不等于“捡到篮子里就是菜”。固安县招商局局长刘兵告诉笔者,每个项目落户固安,都要过几遍筛子。
过产业定位的筛子。在“招商引资三年行动”中,固安聚焦“313”(三大主导、一大先导、三大特色)产业体系,围绕创新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等招大引强,针对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,制定靶向招商方案,重点对接、重点攻坚、重点突破。
过“亩均效益”的筛子。固安全面叫响“亩均论英雄”,试行了以“亩均效益”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,以及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政策体系,按照评价结果分类对企业进行管理。针对投资意向较多的物流类、数据中心类项目,他们还制定了专门的准入标准,将投资强度、税收指标等是否达标作为入区“门槛”。
落地有“门槛”,退出有约定。固安明确把退出机制写入项目入区协议,建成后达不到投资强度、亩均效益的,要无条件履行退出约定。对落地企业进行年度综合评价,执行差别化的奖励政策,连续两年被评为D级的企业,执行动态腾退淘汰政策。
方向对了,就成功了一半;标准细了,就可少走弯路。2020年,固安县引进的产业类项目中,属于“313”产业体系的项目达147个,占总数的94.8%,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。签约项目中,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54.8%,比上年提高了19.8个百分点。
京南·固安高新区新兴园东方街上,京安瑛明服饰有限公司悄然换了门牌,更名为京安瑛明电子信息产业港。拆除之前2.5万平方米的钢构厂房和配套设施,6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企业定制化厂房拔地而起,入驻企业也基本敲定。
企业“变身”的背后,是固安招商引资创新政策的出台。借鉴南方发达地区的经验,固安在全省率先出台“新型产业用地(M0)管理办法”,以招商引资政策创新为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提供保障。
2012年落户的京安瑛明服饰有限公司,近年来因市场原因谋划转型。“‘新型产业用地(M0)管理办法’的出台,为我们打通了用地政策的‘堵点’。新建厂房不仅可租可售,还能分割进行产权登记。县里对‘313’产业体系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让我们的转型有了方向。”公司总经理丁运甫介绍,瞄准维信诺、京东方等产业龙头配套企业,京安瑛明电子信息产业港应运而生。
一手抓筑巢引凤,一手抓腾笼换鸟。固安县创新政策的精准招商,突破了土地、环境、资源等瓶颈制约,签约项目数量、质量双双提升,“313”产业体系企业集群加速成长。截至目前,固安县已签约M0项目22个,9个M0项目开工在建,开发利用土地850亩,计划总投资90亿元。